18年坚守!她生在日本却不为诱惑所动,一心为中国打球,凭啥?

嘉玛-莉亚·德弗罗 2025-04-27 情感 10 次浏览 0个评论

“我是北京人”的执念

1998年,石昱婷在福井县出生,父母因工作常驻日本,却从未让女儿忘记血脉的源头。“我们家的户口本上,永远写着‘北京’。”父亲常摸着石昱婷的头说。餐桌上的麻婆豆腐、春节时的饺子、每晚睡前的中文故事,这些习俗、日常生活都是石昱婷对中国的想象。当日本同学问起“你到底是哪国人”时,7岁的她挺直腰板,告诉别人她是中国人。除了学习之外,高尔夫最初只是父女间的游戏,父亲在日企工作,常带客户打球,怕露怯便偷偷练习。小石昱婷抱着玩具熊坐在球场边,看着白色小球划出弧线,突然扯了扯父亲衣角:“我也想试试。”这一试,竟让教练惊得说不出话,8岁的石昱婷首次参赛便拿下第三名,连挥杆姿势都带着与年龄不符的老练。

伤疤与奖杯

2015年的别克公开赛前夜,石昱婷盯着肿成馒头的手腕发呆,一个月前摔伤的左手仍在隐隐作痛,医嘱“三个月不能打球”的警告在耳边回响。母亲红着眼劝石昱婷退赛,她却把护腕又缠紧一圈:“要是怕疼,怎么配得上胸前的国旗?”可带伤上阵的结果惨烈至极。面对冯珊珊等顶尖选手,石昱婷连排名都未挤进。回更衣室时,日本记者追着问:“后悔为中国拼命吗?”她转身露出梨涡:“输给伤病不丢人,丢掉初心才可怕。”这场失败成了石昱婷人生的转折点。石昱婷开始像科学家般研究力学轨迹,笔记本写满风速、坡度和肌肉发力的关系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16年3月,18岁的石昱婷捧起人生首个职业赛奖杯,镜头扫过她贴着膏药的手腕,那里新添的伤疤,成了最耀眼的勋章。2019年医工女子公开赛的颁奖礼上,石昱婷做了件让全场哗然的事:她将青花瓷纹样的旗袍穿在领奖服外,胸前“中国”二字在聚光灯下灼灼生辉。日本记者围堵追问:“不考虑入日籍吗?我们能给你更好的资源。”石昱婷抚过旗袍盘扣,笑意未达眼底:“有些选择,出生时就定好了。”这不是石昱婷第一次面对诱惑。日本青训营曾开出天价赞助,条件是改换国籍,石昱婷后来在直播中调侃,“但您见过会背叛自己影子的向日葵吗?”这种“执拗”在2020年的中日对抗赛中达到巅峰。决赛轮遭遇暴雨,石昱婷却在第18洞打出“老鹰球”,逆风翻盘。日本解说员连叹三声“奇迹”,而她只是擦拭球杆上的雨水,对镜头比出“胜利”手势,指尖悄悄指向国旗的位置。

“姐妹花”

如果说石昱婷是精密运转的瑞士手表,妹妹石昱莉就是横冲直撞的野马。2018年新加坡公开赛上,妹妹一记257码超远击球引发惊呼,姐姐却在赛后认真“挑刺”:“发力点太靠后,容易伤腰。”石昱莉吐吐舌头:“知道啦,石教练!”这对姐妹,总在微妙地较劲又互补,姐姐房间贴着详细训练计划表,妹妹的球包上画满卡通涂鸦;姐姐获奖感言永远先谢祖国,妹妹却总在结尾加句“谢谢姐姐没骂我”。但每当国际赛事奏响国歌时,两人总会不约而同地把右手放在左胸,那里跳动着同样的频率。可石昱婷的事业也不总是都那么顺利,但在面对挫折时,她依旧亮眼。2023年日巡赛,石昱婷遭遇排名严重下滑。媒体唱衰“甜心神话终结”,她却泡在健身房加练核心力量,她相信通过锻炼,身体素质会再次恢复,就像她一直强调的她是中国人,骨子里流的是中国血是一个道理。

结语

如今的石昱婷,世界排名已闯入前200,每次出国比赛,她行李箱里总装着三样东西:中式针灸贴、妹妹手绘的加油卡片,以及一面叠得整整齐齐的小国旗。有次过海关,安检员指着国旗问是什么,她答得毫不犹豫:“我的护身符。”从福井县到奥古斯塔,这个总被误认为日本姑娘的北京女孩,用18年时间证明了一件事:国土或许有边界,但信仰能击穿任何壁垒。相比那些放弃中国国籍,加入其他国籍的运动员,石昱婷身上那种矢志不渝的信仰跟爱国的心会更难能可贵。对此,你是怎么看待的呢?

转载请注明来自沙县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18年坚守!她生在日本却不为诱惑所动,一心为中国打球,凭啥?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